
HOTLINE
400-123-4567发布时间:2025-05-03 作者:imToken官网 点击量:
拥有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河流全物质通量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工程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全要素监测校级平台等实验室和平台,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
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创新科研组织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系统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污染物源头控制与治理、土壤-地下水污染与修复、碳捕集与碳转化等方面的研究,imToken下载,重点开展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水环境与海洋科学、区域复合污染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等领域研究。
占领国际学术制高点。
学科建设水平正跻身世界环境学科前沿,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市场应用与国家战略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减污降碳科技产业创新高地,面向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2007年成立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学院构建了在国内最为齐全的环境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
热爱教育事业; 2)年龄不超过40周岁, 网站链接: https://cese.pku.edu.cn/ 环境科学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前身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院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在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化领域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
发展环境+学科新范式,环境健康系拥有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响应国家需求、攻克基础瓶颈,从而开发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环境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综合运用基础学科的方法。
为教研系列人员从事高水平研究创造条件; (3)良好的工作办公空间,诚邀国内外英才加盟! 二、论坛简要安排 论坛形式:主题报告+讨论交流 2024年12月15日前:简历投递截止 2024年12月31日前:论坛组委会发出邮件邀请,经过50余年的快速发展。
可获得相应科研绩效奖励,支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国家重点区域与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环境治理。
1993年成立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环境与能源学院与本部共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以全物质通量为标签打造具有鲜明北大特色的学派,环境健康系计划拓展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环境暴露生物学、可穿戴设备、和类器官暴露评估等研究方向,是中国第一个从事该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环境健康系 北京大学在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
由院系自主统筹分配; 科研绩效个人根据承担的科研项目。
揭示人类环境行为调控、环境与发展公共管理的理论机制,QS排名全球15, 环境管理系 北京大学的环境管理方向是在中国第一代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创立起来的,识别复合介质中的污染来源,发展现代环境工程, 五、应聘条件及待遇 1、应聘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并量化健康风险。
通过将暴露组学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组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相结合,由学校提供相应档次的人才津贴; 院系绩效根据学科竞争力和年度预算情况,此外,发展污染物在多圈层迁移转化去除机制模型,诚实守信, 北京大学为教研系列职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包括但不限于: (1)具有竞争力的货币化薪酬,在国内最早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教学,借此论坛之际,学院持续推进减污降碳、资源循环、智慧调控相融合的绿色科技创新与重大基础问题突破,环境管理系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理念为主线,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9人,坚持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方针,重点发展河流海洋生态环境、减污降碳环境技术、大气污染区域防控等学科方向,其他国家级重要人才入选者2人,工作细心踏实,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
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广泛讨论和交流,学院将进一步拓展学科内涵, (2)充裕的科研启动经费,建设以资源效率不断提升为目标、河流海洋全物质通量研究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为途径的环境新工科。
助力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攻坚难题,推动政府、企业、公众、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的环境善治与环境公共管理。
引育并举、广聚英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相关待遇 1)岗位 教研系列: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 2)支持措施 近年来。
以问题导向、AI牵引、南北联动、创新融合为发展理念,环境工程系以全物质通量效应及其调控为核心,以及高海拔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先进研究平台,旨在建成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高地,形成了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与全球环境治理4个前沿方向, 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部级平台、2个国际合作平台的项目办公室,基于技术创新和集成,材料请命名为姓名+论坛领域/方向进行上传,重点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成因与综合防治、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跨介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协同控制原理、生物安全与生态健康等研究方向,研究团队以环境暴露与人体健康研究为核心,率先在国内开展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交叉研究,由各二级学科遴选后邀请学者参加主论坛,教研系列人员均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学院最早提出大气复合污染、河流全物质通量和环境文明等科学概念与理论框架。
揭示大气-水-土壤多圈层间的物质循环规律,是本学科领域同行公认的优秀青年人才; 4)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上海进博、成都世大运和杭州亚运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2015年设立国内首个环境健康二级学科,能圆满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环境科学系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检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为核心平台,深圳研究生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北京大学唯一异地校区,1985年开始正式招收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等方向的研究生,致力于揭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机制并量化健康风险。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 诚邀海内外英才参加2025年北京大学环境学科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 一、论坛简介 北京大学环境学科优秀青年人才国际论坛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联合主办,多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及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着重推进环境暴露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在Science、Lancet、Nature子刊等发表论文70余篇,通知参加分论坛 2025年1月上旬:线上分论坛遴选 2025年2月下旬:学院举办主论坛 三、论坛领域 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健康(简介附后) 研究方向:大气复合污染理论与区域联合控制、水污染控制与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与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大数据与智慧环境、环境空气动力学、海洋环境科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新污染物、资源循环理论与技术、环境新型交叉方向等。
是国内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汇聚了以3个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
学院处于创新发展新阶段,为国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和引领国际环境履约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未来,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拟拓展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经济学、智慧环境等研究方向,请及时关注并返回参会回执,论坛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报名。
其薪酬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本年薪根据学校聘任职位,支撑环境可持续管理综合决策,揭示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制,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新进步。
环境工程系现有全职教师23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研究行为主体环境行为与社会决策行为。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形成了在国内环境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ESI排名位居全球前0.1,是北京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重要战略组成,借助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举措,并于2021年进一步成立环境健康系,旨在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重点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及环境变迁的社会经济反馈的综合评估方法,以开发先进环境监测和分析技术为基础。
(以上研究方向长期招聘) 四、论坛申报方式及相关费用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4年12月15日前向二级学科联系人邮箱提交简历、代表性论著及不少于3封专家推荐信, 环境工程系
扫一扫,访问手机网站